双XX网购闹得欢 别让质量问题"拉清单"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2日讯(记者 佟明彪)“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从11月开始,各家电商都在紧锣密鼓地打造着自己的购物狂欢节,而在已经过去的“双11”中,阿里巴巴创造了571亿元的全天交易额,“狂欢”二字着实不虚。然而在“狂欢”过后,似乎又有一些烦恼困扰着消费者,到货延期尚能理解,毕竟邮件量暴涨是客观事实,但是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就让人不能忍了。成都市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就介绍说,今年“双11”过后,服务类投诉数量有明显增加,投诉热点为网购服务纠纷,消费者关于网购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商家不按时发货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曾对媒体表示:“哪怕只有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100%不合格。我们必须视质量诚信为生命,把电子商务发展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飞跃上来。”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质量是生命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达到10.2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网购用户达到3亿人,网店创业就业人数达到962万人。今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交易额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49.9%,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伴生了消费欺诈、产品质量等问题,假冒伪劣现象突出,网购质量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反映强烈,引发媒体和社会热议。有媒体调查显示,41.9%的网购维权者投诉卖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据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介绍,去年,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5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有的产品不合格率在50%以上。今年又组织开展5类14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73.9%,比去年有所提升。“这说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理在加强,质量水平在提升,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据,26.1%的不合格比率还很大。”支树平强调,“不提升质量,电子商务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发挥,还会错失良机;不提升质量,不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引起消费者的怨言。如果网购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不仅坑害消费者,也会断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我们必须视质量诚信为生命,把电子商务发展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飞跃上来。”
电子商务产品、服务质量渐入“法眼”
“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全社会非常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该说,从中央领导到广大老百姓已经形成共识,就是要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产品质量极为关键,甚至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支树平说,“质检部门作为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把产品质量特别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监管摆在重要位置。”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除了质检总局对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督抽查,各地方的质监部门也都有所行动。据悉,江苏省质监局在今年8月公布了针对T恤、衬衫、裙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这 3类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抽样合格率为,T恤34.4%,衬衫42.4%,裙类产品26.7%。江苏质监局介绍称,此次抽查中选择的网络平台包括京东、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麦考林、苏宁易购、淘宝、拍拍、天猫、凡客,而抽查结果显示,亚马逊所售商品的抽查合格率最低,其中T恤和裙类产品的合格率为0,衬衫的合格率为14.3%。
另外,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在近日透露,该局完成了女性内衣、毛巾、童车、儿童服装等20类网店销售产品的监督抽查,涉及天猫、1号店、东方CJ、京东、易迅、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而上海质监局发布的一份儿童安全座椅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的5批次产品均来自于网络销售,涉及当当网、易迅等电商。
- 上一篇:推进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服务助推民企做大做强 2014/12/11
- 下一篇:前三季度近1.9万户小微企业受惠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