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快发展夯实竞争力——广东:排头兵的新出发(中)
代表委员们说,要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夯实新形势下的广东竞争力,惟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发展。
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承载着无数南粤儿女梦想的“广东舰”正借十八大与全国两会的东风扬帆起航。
齐力并举: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调整结构的关系
加快发展不是一味蛮干,不是重走过去的老路;加快发展首先必须是科学发展,要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机统一起来。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发展的广东已率先碰到了成长中的烦恼:土地荒、油荒、民工荒等一系列资源、环境瓶颈凸显……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制约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广东单纯依靠拼资源、拼汗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只有依靠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胡春华就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都是广东面临的重要任务,但两者并不矛盾。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加快发展也必须重视优化经济结构,否则,发展将不可持续。
“广东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省长朱小丹亦强调。
珠三角地区从“三来一补”起步,加工贸易占比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外向度高,必须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加快发展。
“在欧美市场萎缩,部分企业产能转移的情况下,深圳仍然取得了两位数的外贸增长,因为我们较早推动了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深圳市长许勤代表说。
佛山市长刘悦伦代表说:“佛山有11万家制造企业,我们要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广东产业金融中心,争创全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示范区。”
通过加快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开始成为珠三角调整结构的引擎。广东美的集团董事袁利群代表说,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近3%。
“我们是做瓷砖的,却投资了篮球队,做了博物馆。”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建平代表说,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研发上,打造品牌也很关键。
“广东转型升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不能放松,我们需要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代表认为。
相比珠三角,粤东西北基础差、底子薄,必须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
揭阳市化工新材料协会会长李林楷代表说,后发地区的产业发展不能走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小散乱扎堆,而是要提前规划、布局,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宝钢湛江基地、中科炼化两项目投产后,2016年预计全市GDP超过4300亿元,将一举追上全国平均水平。”湛江市长王中丙代表算起了细账。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给自己立下“军令状”: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落后的12个地市人均GDP也都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还敢于向“追兵”学习:春节一过,省政府便派出由副省长带队的考察团,学习和借鉴江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同时,广东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规划正在紧密调研与制订中;将“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设任务提前;以粤东西北城市扩容及城镇化带动区域发展。
从现状来看,粤东西北固然是广东的“短板”;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为广东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腹地和空间,也是广东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
内外并重:
把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很好结合
广东依靠改革开放起家,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仅不能丢,还应当更好地加以利用。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内外并重,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胡春华说,加快发展要把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用好国内资源。
经济开放度高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个优势,不仅对广东发展意义重大,对全国大局也是举足轻重。广东决策层决定,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
广东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代表说,欧债危机还在扩散,美国经济刚刚恢复。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去”的“腰杆”很硬。
代表们建言,对“走出去”企业要制定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加大跨境资金运营政策改革力度,适度放宽跨境资金流通的限制,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境外融资,开展跨国资金运营。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广东外贸在转型升级中开始不断突围。
“受外需不振的影响,不少外贸企业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建立销售渠道,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代表说,“两条腿走路”可以提高广东经济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内需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8%,外贸依存度从过去最高时的180%降为109%,内需占经济比重从2007年的80.4%上升到89.0%。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这一决策对广东深有启发。
胡春华说,广东经济在利用国内资源、国内市场上还做得不够,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鸡蛋主要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广东经济发展需要克服的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城镇化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意味着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间投资活力有望被激活,扩大内需有了新的支撑点。
中山市长陈良贤代表说,中山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正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城乡全覆盖,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村村有卫生站,镇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
扩内需,还需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的主体作用。从政策层面,广东已拿出实招。前不久,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等。
此次公开向民资开放的重大项目涵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发电、污水及垃圾处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产业园区、休闲旅游、水利及特许经营权转让等领域。
攻坚克难: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才能为发展打开空间,并破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
本次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推出备受中外瞩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方案吸收了广东行政机构改革的不少做法和经验。”
巧合的是,此前的3月6日,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除需报国家核准的项目外,将广东省核准权限内的28类项目进行分类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项目审批流程由过去的“串联”改为“并联”。
《方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将压减70%左右,办理时限将总体缩短50%左右,实现地级市以上投资审批和备案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0%。
“广东再次向企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破除了又一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参与《方案》制定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点评说。
“过去办一个工商执照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香港只要半天,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到了!”惠州市委书记、市长陈奕威代表说。
去年8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文章便指出,“中国选择广东作为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是恰当的。”
事实上,广东这轮机构改革肇始于2009年。顺德打破了多年来机构设置要“上下对口”及“党政分开”的传统,全面梳理41个党政群机构和部分双管单位职能,进行同类项合并,组建成16个大部门。深圳启动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原来的46个工作部门减少到31个。
“大部制改革仅仅是机构改革,是‘物理变化’,真正要做的还是在于‘化学变化’,也就是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一定要使政府的行政权力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得到纠正。”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
李春洪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府能否真正转变职能,能否真正厘清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否真正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
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看来,转型升级首先是产业转移,其二是产业升级,其三是制度创新。这三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所有的转型升级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的,因
- 上一篇:胡锦涛、习近平等出席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 2013/3/13
- 下一篇:加快广州14个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 20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