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民营企业陷三大困局:需求不振、高成本、高税负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3/20 9:37:37      点击:

    全国300多名民营企业家在山东济南出席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时,普遍表示“日子难过”。当前紧绷的资金链、居高不下的税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许多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生存举步维艰。有的企业家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信心不足,对经济中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心存恐惧。需求不振、高成本、高税负与当前的民企生死攸关。

  产能严重过剩不敢投资只能“吃老本”

  成立于2004年的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农产品加工、旅游和房地产等项目,企业发展高峰时有5000多名员工,资产达3亿多元,能实现2000万元以上的营业利润。公司董事长宋丰强坦言,2014年日子太难过了,除开税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外,公司基本无利润可言,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只能先保住企业的命,再去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宋丰强说,公司是中国银行20多年的黄金客户,多年来没有一笔逾期和欠息的贷款,信誉也很好。但是自从去年银行抽走4000万元贷款后,企业几乎限于停产状态,公司5000多名员工裁减到3000多名,这种趋势仍在加剧。“当前全球总需求不振,国内需求不景气,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不敢投资,只能释放企业自身重资产,吃老本了。”他无奈地说。

  四川金广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陆文、成都嘉润集团董事长陈先德、北京洛娃集团董事长胡克勤等民营企业家与宋丰强有着同样的感受,目前企业生存艰难,不做加法,只做减法,能保住当前的生产经营就很不错了,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不从心。

  身兼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的陈陆文说,过去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依靠低能源和高需求,由于国内外市场不景气,当前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在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的德阳市机械设备装备中心,相当一批民企在亏损经营。

  陈陆文认为,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经济运行低效率,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桎梏。对过剩产能的处置,应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创造内生需求,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并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民营企业家建议,应转变当前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继续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严格制订和执行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较严格的技术、能耗、质量、环保、规模和安全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消除体制性障碍及提供必要的鼓励措施,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优势品牌,增强行业的自我调整能力。

  金融机构“雁过拔毛”民企用钱“既贵又难”

  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银行是娘,断奶就死”。在当前国内面临经济下行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势在必行。民企在采取自救措施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临时抽贷让困境中的民企“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实行的是“还旧贷新”,民企是“短贷长投”,也就是企业要将原来借款还清之后,才能再贷新款。宋丰强说,以前,公司还清贷款后,不到半个月又可以重新贷回来,但现在银行将贷款抽走后不给贷了,只能通过其他渠道高息贷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